名师广场

登录
工作室首页 > 话题列表 > 话题详情

只看楼主 共读共研——阅读分享会之三

  • 楼主

    彭娟

    话题:2

    精华:0

    积分:248

    阅读:658 回复:21 2021-11-10 12:19:31

  • 2楼

    叶琳

    话题:0

    精华:0

    积分:2

    例如《倍的认识》这节课的作业,可以通过“活”用教材,巧设练习,以达到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提升能力。例如针对课本中“做一做”中的“摆一摆的活动,通过改信息,将“第一行摆5根”这一信息不告诉学生,即不知道第一行摆几根,要使第二行的根数是第一行的3倍,你准备怎么摆?让学生自主尝试。通过摆一摆,明确不管第一行摆几根,第二行只要摆同样多的几份即可。这样设置增强了该题的开放性,也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倍的含义。接着我将课本做一做的第1题通过改问题,变成了拓展练习,让学生自主选择两种圆片,说说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该题在希沃白板上,学生选择两种圆片,我采用蒙蔽的方式遮住另一种,再用擦除的功能出示问题。学生再采用圈一圈的方法得出它们的倍数关系。这样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趣味性,也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1-11-15 21:14:46

  • 3楼

    黄俊

    话题:0

    精华:0

    积分:7

    《基于学生心理机制的学习反馈——作业设计》第三章读后感

    ——钟家村第二小学  黄俊

    《作业设计:基于学生心理机制的学习反馈》第三章主要讲常规作业的设计与反馈:突破被动与枯燥。本章内容与我们平时日常的作业布置息息相关,对我们平时的作业布置具有较好的指导性,针对我所教的数学学科特点,其中课后练习类的作业设计和实践类作业对我的启发比较大。

    关于课后作业,老师们都期望通过作业的能掌握和提高课堂知识技能,可是少数学生作业习惯差,面批订正时,易与个别学生“相见两厌”,极个别学生的“顽固不化”极大挑战教师“诲人不倦”的操守,真是说到老师心坎上了,所以书中提出了为学生课后肩负的六大措施,我比较赞同而且平时作业中做到的有:减数量,心不燥;有指导,心不慌;倡奖励,心欢喜。

    在“双减”政策指导下,我平时在布置课后作业通常是这样做的,作业分为小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小课堂作业主要来源于书本上的练习题,主要是延续当天数学课堂教学,进一步巩固刚学过的知识点,对作业的格式会提前指导,对题目难以理解或易错的地方会提前提示一下,作业量控制在5-10分钟,解决问题不抄题,图形与几何题目在书上完成,大部分学生能当堂完成。家庭作业通常为“读书+计算+大课”的形式,通过读书回顾课堂所学知识,回顾知识推导过程,三年级计算以笔算为主,每天6-8题,计算天天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感和运算能力。对于小课和大课达到10次甲+,可以换一张免作业卡,也很大程度上激励了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提高作业正确率。

    而对于分难易,只是在课堂巩固练习的分层设计上体现较多,以后可以尝试一下自选题,看是否能让学生在自主选择下量力而行,信心得到增强。“无时限,心不急”这一点对于课堂作业,那恐怕难以做到,课堂作业当堂或当天完成,已经形成习惯,也能有效反馈学生学习效果。


    2021-11-21 22:14:25

  • 4楼

    倪敏

    话题:0

    精华:0

    积分:7

    《基于学生心理机制的学习反馈——作业设计》第三章读后感

    七里小学  倪敏

    第三章是常规作业的设计与反馈:突破被动与枯燥。这一章节是我非常感兴趣的内容。因为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的常规作业的布置,这是教师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常规作业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了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而设计的形式相对固定的作业。设计这些作业往往是为了让学生达到熟能生巧的学习效果,但是有时候并不能生巧,反而生笨。有时让学生厌倦等等问题。如何让学生在常规作业中主动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既能让学生感觉不枯燥,带着这样的思考我进行了三章的学习。

    从常规作业到实践类作业,改变的不仅仅是作业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对待作业的观念。实践类作业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运用知识能力可以提到提升。从作业的刻板定式到创意趣味的完成,既注重了知识形成过程又改变数学作业机械操练的模式,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作业形式。

    文中讲述了常规作业中设计实践点的可能性,将知识镶嵌于实践情境中。这让我想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要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我们学校每学期都会要求教师设计学科综合类作业。我设计过“圆心在哪里”、“求瓶子的容积”、“小小设计家”等等实践类作业。学生们把实验过程拍成视频或图片发到人人通活动广场,这样大家就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借鉴。记得“求瓶子的容积”这个作业中,学生在瓶子装入一定量的水,通过正置和倒置,发现水的形状由不规则转变为规则的圆柱体,但是水的体积不变,通过形变积不变得特征可以求出瓶子中不规则部分的容积。所以将瓶子倒置后将瓶子的体积就可以分为有水部分和无水部分。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们能较好的理解转化这一过程。在这次作业中做到非常好的一个女生并不是成绩好的一个孩子,而且在课堂上非常内向。但是当我在课堂上播放她实验的视频时,她非常骄傲,脸上洋溢成功的喜悦。课下问其原因说:实践操作类作业非常有趣,同时在课堂上说话怕讲错了,同学们笑话,在家里讲话心里没有负担。

    是的,我们的作业就是要基于学生心理机制,正如第二章中所说,让作业成为学生与他人共同走过的一段旅程。


    2021-11-22 20:51:26

  • 5楼

    张庆

    话题:4

    精华:0

    积分:24

    常规作业的设计与反馈:突破被动与枯燥

    数学常规作业:主要就是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对于课堂作业,主要目的是巩固当堂教学内容,学什么,做什么,直接指向知识核心点,往往老师们在设计课堂作业时,量大,时间少,反馈慢,订正质量低。如何能收效最大?

    首先在要把量降下来,明确课堂作业的真实目的,是为了尽快了解学生课堂掌握情况,来及时调整教师教学方式和内容,课堂作业训练的核心应该指向核心知识的掌握,所以,在题量的选择上,可以进行必要的调整,减量,学生乐意接受,也愿意写,积极性会更高,选好题,是教师必备的能力,哪些题必须做(课堂上讲了,学生还不是很明白,再做,了解学情;变式题型要做,了解学生思维情况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合理选择合适的习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挤出有效时间,课堂作业因为学生无法及时完成,占用了课间休息时间。学生自然会有一些情绪,知识不敢发泄而已。如果课堂上留给学生3-4分钟时间完成作业,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是十分高涨的,有些书本习题,可以在课堂练习中完成,有的题注重过程的推理和说理,而对于计算过程可以缓一缓,比如百分数解决问题,关键是在学生领悟单位一是谁?数量关系式的建立和理解,有了这些训练,学生解决问题不是难题,抓住课堂核心问题,重点难点展开训练,没有了计算过程的演练,这样可以节省大量时间让学生来进行思维训练,一节课的训练完成后,选择有代表性,或学生易错的题型进行演练计算,集中有效时间做有效事情。

    第三,反馈可以更及时,面对班上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堂作业完成速度是不一样的,题量减少后,他们的完成情况会更快,可以选择班上面批,以鼓励其他同学抓紧时间完成,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当这批学生完成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口袋题,拓展学生思维。

    第四,订正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习效率和学习风气,当面订正,独立完成,杜绝抄袭,问答案,商量等不良学习方式,教师必须在课堂上立下作业诚信的规矩,多培养小帮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而对于不能订正的学生,要及时帮扶,及时采取必要的讲解和引导,只有教师及时干预了,学生才不会铤而走险,选择去抄和对答案。

    2021-11-25 11:09:17

  • 6楼

    何晶

    话题:0

    精华:0

    积分:1

    🍀2021年11月28日 共读共研 🌈读《基于学生心理机制的学习反馈作业设计》第三章《常规作业的设计与反馈:突破被动与枯燥》有感 初读这一章节的前半部分,大多以语文作业的设计为例进行了讲解,我就在思考我们数学当中的预习类作业,口头识记类作业,动手没抄类作业该如何设计?根据语文与数学的学科特点不同,因此我们的作业类型也就有一些差异,数学作业里面有没有以上这三类作业呢,其实也是有的。根据第3章标题突破被动与枯燥,我想大多数就是针对预习当中,学生可能较为被动(没有自己主动的提出相应的问题),不是他想研究的内容,而枯燥则是针对于口头类作业与抄写类作业而言。 🍀一. 预习类作业,在数学中体现最为广泛的就是一些概念性课的教学,需要学生提前预习,查找资料。 如六上《百分数的认识》一课,让学生提前查找生活中的百分数,想一想找到的每一个百分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与此类似的还有三上《分数的初步认识》,三下《小数的初步认识》,四上《数的产生》《公顷和平方千米》,四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轴对称》,五上《位置》,五下《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六上《比》《圆》,六下《负数》《比例》等,像这样课前进行多样化的认知,让学生尝试提前思考和自主学习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作业的主动性和兴趣。 🍀口头类作业,数学并不是语文那样,有较多的需要背诵识记的内容,但有时也需要学生有相应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数学中也有需要识记的地方,如相应的概念,公式,法则,当然这些都是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比如在五年级上册中学习了小数乘法以后,为了让学生巩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布置让学生说理的作业,当然其他年级也有类似的,如加减法的进位退位的计算等等,都可以要求学生列竖式计算一遍,然后把自己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发语音说出来,既可以帮助学生回顾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又可以让学生在边说边想中发展思维的敏捷力,再比如低年级乘法口诀的识记既可以用对口令的形式,也可以用复述口诀的形式,以提高学生练习的趣味性。有时对于道教南的练习老师为了了解孩子们的掌握情况,可以要求学生复述该提的思路,这也是一种口头类作业作用,在兼顾知识技能的掌握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抄写类作业,其实在数学中主要是一些公式概念法则的实际归纳与梳理。因此我们可以用思维导图和数学日记的形式,引导学生整理梳理,梳理归纳完善知识之间的联系。 比如四上学完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以后,要求学生细致的整理,本单元内容比较多,比较杂,计算方法中有四舍法,五入法,灵活取商法,还有一些相应的口诀,如同头无除商八九,除数折半商4五等一些特殊的规律方法,让学生从整体出发构图上也可以用一些创设情境,举例子等方法,在活动中他们的整理能力,比较能力都能得到发展。当然还有一些错题收集的整理性作业也可以放在此类作业之中,让学生把自己的错题收集在错题本上左边写清分析过程,帮助自己知识,再巩固右边写清错误原因,反思自己的答题习惯和知识上的不足之处,提醒自己改进不足。 🍀课后练习类作业的设计。 学生的课后练习感觉负担很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学练习的难度和题量。因此我们主张在课中进行不同层次的分层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在课后我们主张基础练习占70%让大多数孩子拿笔就能做,综合练习占20%孩子们必须动动脑筋才能完成,还留有10%作为拓展让学生选做,这样学生负担就能较好的控制。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孩子们的反馈订正,只有落实了常规课堂作业当中的订正环节,有效减少学生的盲点,那么他们在课后完成作业时就能提高效率。 🌸总之,在双减背景下我们提倡: 控制作业量,让学生的作业速度提升,从时间上减负,保证学业水平稳定。 作业量减量,作业质量提升,从内容上减负,保障学业水平稳定。 共性作业与个性作业融合,有效引导保障学业水平向上突破。

    2021-11-28 17:55:55

  • 7楼

    弘桥李明

    话题:7

    精华:0

    积分:315

                                             《基于学生心理机制的学习反馈——作业设计》第三章读后感

    工作之余,读了这本书的第三章,常规作业设计与反馈:突破被动与枯燥。在这一章节中,书中介绍了预习类作业、口头类记忆作业、动手抄默类作业、课后练习类作业、实践类作业的设计方法。书中多以语文和英语学科为案例进行分析。其实,数学作业无外乎也是这样的几类。可能口头识记类和动手抄默类作业相对语文、英语学科教少一些。

    这些常规作业时我们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而设计的相对固定的作业。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提出这些作业,而不重设计,往往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压制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和创意。读完这一章,如何让学生在练习中,突破被动与枯燥给了我一些启发。如在预习类作业这一块,我往往就是布置,很少有方法的指导和任务驱动,结果就会导致这些预习类作业质量不高,有没有完成也不好反馈,有的只是把书看了一遍,有的压根就没有完成这项作业。所以我们要根据授课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该类作业。

    如可以设计材料型预习作业,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一课前,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体,如牙膏盒、食品包装盒等,先自己在家准备好材料,再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课堂上让学生把收集的盒子剪开,看看每个面的展开图是怎样的,并思考展开后每个面的长和宽对应的是长方体的哪部分。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学生初步了解了立体图形和它各个面展开图之间的关系,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为学习数学知识做好铺垫。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形成初步认知,进而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还可以设计操作性的预习作业,如学习圆的面积这一节时,可以让学生把教材中的副页,在家中剪一剪、拼一拼,通过剪、拼这些操作,让学生探究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这些操作性的作业能让学生形成更直观、更深刻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做中有思,以思促做,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还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的预习作业。如学习千米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回家后,陪着爸爸妈妈在绿道上行走1千米,记录步行1千米所用的时间,感受一千米的长度。这样既可以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也可以走进大自然,愉悦身心。在实践中探究新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所以,我们在预习作业的布置时,要根据所授内容,一定要精心设计,通过这些前置性的学习,让学生有所思、有所获,而不是让学生一味地去读教材。

    另外,关于课后练习作业的设计中,为学生课后练习减负的六大措施,也值得我学习。我们可以从习题的质量、数量和学生的能力出发,尝试精简习题数量,分化题目难易,倡导自主选题,延长完成时间,结合多种奖励与简化订正措施,以减轻学生的练习负担。

    分难易,心不乱。我们可以设计一些一星题、两星题、三星题等进阶练习,或者是一些“套餐”,让学生初步获得自主选择的权利,学生根据自己能力,量力而行,信心也能逐步增强。

    减数量,心不燥。课后练习控制在三至五大题,而不是一张试卷。这样,学生从视觉反应上就不一样了,学生在心理上不会增添负担,作业时就能心平气和、不烦躁,从而提高练习的质量。当然这些习题我们要精心设计。

    有指导,心不慌。我们设计的习题不是从课外书上随意照搬几题,甚至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毫无关联。在设计时,要与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想结合,由于学生有了课堂上的锻炼和指导,学生愿意做也会做这些题目,对做稍有难度的习题的意愿也会大大提高,久而久之,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感,答题的积极性就会更加高了。

    倡奖赏,心欢喜。每位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赏识。对每次的课后练习要及时评价,而不是做了、改了、订正了就完事了。我们可以把每天做的好的,如从书写、正确率等各方面进行评价,如通过班级优化大师、人人通平台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盖章加分。一周、一个月或一个学期进行评奖,有效激励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少订正,身不疲。对于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学生在订正时也可以分层进行。如基础题就可在旁边订正,问答题重新做一遍,不用抄题,写清楚解答过程即可,如此订正,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减轻了重复抄写的枯燥,提高了订正的速度和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读书,我学到了很多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质量的好方法。特别是再作业设计这一块,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改变自己原有的一些枯燥无味的方法,要敢于大胆尝试和探索,让学生能爱学习,爱数学,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2021-12-16 08:39:05

  • 8楼

    黄婷

    话题:0

    精华:0

    积分:7

    本月,我继续阅读了方臻校长和夏雪梅教授编著的《作业设计—基于学生心理机制的学习反馈》一书,通过阅读本书的第三章《常规作业的设计与反馈:突破被动与枯燥》,收获如下:

    常规作业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了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而设计的形式相对固定的作业。设计这些作业,往往是为了让学生达到熟能生巧的学习效果,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事与愿违。如何在常规作业的设计与反馈中,突破被动与枯燥,本章给了我一些启示。

    1.  作业设计要因材施教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兼顾内容还有形式的创新,在持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缓解压力的同时,还应基于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习能力、兴趣偏好等予以因材施教,也就是为他们匹配适合各自提升和发展的分层作业和自选作业,让每个孩子都能自主动笔、动脑,化被动作业为主动作业,帮助每个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

    2.  作业设计要注重形式多样

    新课程改革的作业设计,应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乐于接受的作业,这样的作业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被动、机械、模仿式的完成作业为自主探索式地解决问题的过程。完成作业不再是以“练”为主,而是以“做”为主,通过“做”来体验数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作为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充分分析学情,找准重、点,全盘考虑,求精求新地去设计作业,使学生能够积极地掌握数学知识,让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得到培养和发展。


    2021-12-28 09:45:35

  • 9楼

    易琛

    话题:0

    精华:0

    积分:6

        本书从心理机制的角度展开研究,破解作业对学生发展的密码,教会我们从学生立场看作业,让常规作业的设计与反馈突破被动与枯燥  , 让作业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学生何以被动: 这些作业是教师要求的,教师选择作业内容,没有征求学生的意见,学生无法选择适应自身特点的学习内容,教师是作业布置的主体,而学生纯粹是客体。一句话概括,学生在作业面前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教师们对于常规作业,往往并不是“设计”,而只是“提出”, 常规作业又有可能让学生感觉枯燥,压制学生的个性化表达。

    一、增强趣味,激发兴趣

       布置趣味性教师设计的作业题就应讲究趣味性,以生动、形象的形式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同时,寓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于趣味性的练习之中

    二、形式多样,提高效率

        传统的作业的形式呆板、内容枯燥、要求划一。学生完成得累,老师也累。何不换种方式,解放学生?其实,也是在解放我们老师自己。

       尝试布置了一些实践性的作业。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方式,反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面向全体,因生而异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的个体,知识基础、接受能力有所不同。但以前都是统一布置作业,评价标准划一。

       我们可以把作业设计成“快餐”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如A套餐的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B套餐的题型较A套餐要低一层次;而C套餐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这样的作业布置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同时,学生又具有好强的心理,有的学生往往会知难而进,又有一部分学生会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去跳一跳,摘到“果子”。这样,杜绝了以前后进生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的现象,树立了学生的自信,成绩稳步提升。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自主意识的培养。

     四、打破常规,学会合作

        在作业中也让学生合作一把。学生4人组合,共同完成布置的作业。通常,这类作业属于综合实践类,需要学生相互合作才能完成。学生完成作业的方法多种多样,上网查阅,收看电视,翻阅书报,访谈他人,甚至可以实地观察。学生在有选择地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创新。


                                                                                                                                                                                                                


    2021-12-28 13:30:38

  • 10楼

    吴丹

    话题:0

    精华:0

    积分:85

    基于心理机制的作业设计

    《基于学生心理机制的学习反馈——作业设计》第三章有感

    文章的第三章和我们一起探讨了常规作业的设计与反馈。常规作业我理解为每天应完成的作业,最基本的作业,是规定性动作。数学学科的常规作业有当堂练习作业,俗称课堂作业,有回家完成的《课堂作业》书上的家庭作业。有些老师为了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能力,每天还安排了计算训练作业。这些作业形成了数学常规书面作业。

    凡布置给学生的作业老师必须批改,而在作业活动中,不管学生如何努力,他们都将做出水平各异的作业来。这样追“上交”、追“订正”就已然成为我们每天工作的主要模式,它也占据了我们大量的时间。长此以往,我们因作业带来的坏情绪、怒火影响着师生关系,在这种状态下,学生能爱数学,能学好数学吗?我陷入了深思。

    学习了第三章“常规作业的设计”我渐渐明白了,看似最常规的作业,我们也要花心思去设计去实施。文中为我们介绍的“为学生课后练习减负的六大措施”,倡导教师从习题的质量和数量,学生的能力与情感出发,尝试精简习题数量,分化题目难以,指导口头表达,倡导自主选题,延长完成时间,结合多种奖励与简化订正措施来减轻学生课后练习的负担。

    是的,精简习题数量表面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这需要教师能精准的把握教材的目标,在浏览大量习题后来进行精选,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敬业精神要求很高。而在实际教学时教师们习惯了利用教材习题、辅导资料进行作业布置,担心精简习题后学生训练不到位而影响成绩。

    另外,每天当堂完成作业也困惑着不少青年教师。数学有些内容是需要学生探究的,一旦要学生探究起来就会需要大量的时间,然而一节课四十分钟是有限的,需要有练习集中反馈,又要有时间当堂完成个人作业。而学生书写的速度也是不尽相同,往往在当堂完成个人课堂作业的只是很少一部分学生,大部分学生需要有较长的时间来完成个人作业,这样就导致课间学生不能休息,长此以往也影响着学生作业的感观。

    其实仔细分析起来,常规作业也是存在不少的问题困惑的,不过方法总比困难多,相信我们在进行常规作业设计时多运用一下学生的心理机制,我们的常规作业也能呈现减负提质的功效。


    2021-12-28 18:55:39

  • 11楼

    高婷

    话题:0

    精华:0

    积分:6

                        《基于学生心理机制的学习反馈——作业设计》第三章读后感

                                                        芳草小学:高婷

           常规作业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了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而设计的形式相对固定的作业,它可能会让学生形成被动学习的惯性,也可能让学生感觉枯燥,压制学生的个性化表达与创意。如何突破这两个难点,既能让学生在常规作业中主动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又能让学生感觉不枯燥,这也是我每天设计作业思考的问题,学习本章后,给了我一些启发。

           我现在任教的是五年级,五上有三个单元都是计算,所以我一开始每天布置的家庭作业是计算+大课,计算每天做,学生做得很被动也很枯燥,对于优生来说,计算过于简单,优生“吃不饱”,做得积极性不是很高。后来我改变了家庭作业题型,每天10题:4题脱式计算或竖式计算+4题解方程+2题解决问题,每题10分,总分100分计分。计算和方程是基础题型,解决问题是拓展题,主要来源于平时作业中的易错题和课本中的思考题,使作业的难度有层次性,让不同的学生有所发展,当天作业100分的孩子,作业会盖上“免做一次作业”的印章,第二天作业就可以免做8题计算和方程,只需要做2题解决问题。这样优生基本可以做到两天只需做一次计算,中等生也会努力去“跳一跳,摘果子”,让他们体验经过努力获得成功的快乐,后进生就保证每天计算过关。这种形式的作业学生非常喜欢,现在我每天被学生催,催我改作业,问我改完没,很期待自己是否有免做作业的印章,催我快点布置作业,想早点开始做,其实被催的感觉挺好的,这样学生从被动做作业变成了主动要做作业。

           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得到的奖励,给他们带来的免做作业和精神上的意外之喜,使他们乐于为之争取。由此可见,要改变学生的作业观,需从他们的心理机制入手,因为让学生积极主动投入要比学生完成作业更重要。让学生在作业中获得更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样才会使我们布置的作业真正有意义


    2021-12-28 20:34:11

说:

还能输入140发送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空间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人人通空间APP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

二维码

名师工作室移动端

  • 扫一扫,直接在手机上打开
  • 随时随地使用工作室
分享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