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广场

登录
工作室首页 > 活动列表 > 活动详情
新时代九年一贯制学校加强学生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

参与对象 : 所有成员

新时代九年一贯制学校加强学生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

立即参与

创建者:谌伟参与人数:7人起止时间:2024-01-09 11:28:182024-12-30 11:28:38

参与者: 尤悦   谢雨晨   邹倩倩   谢瑞旗   孙霁颜   涂丹菲   胡宇萱  

收起
活动描述
一、问题的提出
1.生命教育实践的研究是基于新时代国家对生命教育的需求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人民健康。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健康领域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2015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6.34岁,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到8.1‰、10.7‰和20.1/10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重要基础。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报告: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的能力。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是人民利益至上的具体表现是建设平安中国的思想引领,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基石,体现我们社会的价值取向,体现出我们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使命担当。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许多国家因疫情持续蔓延,人们的生命安全难以保障。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疫情爆发之初果断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最有力的防控措施,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取得了抗议斗争重大战略成果。中国成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价值理念和制度实践,不仅得到了全体中国人民的高度认可,也充分表明我们“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
生命安全与健康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需求和永恒追求。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是每一位公民的权利。良好的学校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生命观、健康观、安全观,养成健康文明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自觉采纳和保持健康行为,为终身健康奠定坚实基础。
2021年11月2日,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卫生与健康的重要论述,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充分发挥中小学课程教材在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教育部制定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全面融入中小学课程教材,是实现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系列化、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举措,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3月5日,湖北省教育厅召开了湖北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14年第一次会议,讨论通过了《湖北省中小学生命安全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确定了《生命安全教育》教材评审工作方案。2014年,湖北省将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为中小学必修课。省教育厅于2014年10月25日下发通知,要求各中小学确保课时到位。自2015年起,各地中考试卷要有生命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高中生测试结果计入学分,未达标者不予毕业。
2.生命教育实践的研究是基于目前中小学对生命教育实施状况不佳的现状
人是以生命的方式存在的,没有生命的存在也就没有人的存在。生命是人智慧、力量和一切美好情感的唯一载体。
(1)生命教育课程资源缺乏、形式单一。
许多的优秀读物,小至童话绘本,大到文学名著,都蕴含着诸多生命教育的元素。然而,学生对于文本的阅读情况并不好,多数学生阅读的数量不多,即使文本中体现出了生命教育的元素,学生也并未意识到。
而义务教育阶段的生命教育的课程的资源则少之又少,无法向学生提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系统地教学资源。
(2)家长教师对生命教育的认知和重视不足,家校教育合力发挥不够。
家长和教师对于生命教育理论认识的不到位,缺乏全面性,处于一种一知半解的状态。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对生命教育不够重视。家长在平日的家庭教育中对生命教育不够重视。家校教育合力发挥不够不仅会影响生命教育的实践,也影响着学生的生命素质。

3.生命教育实践的研究是基于学生的生命意识淡薄,生命素质缺失。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生的活动领域越来越宽,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他们的自身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每年全国非正常死亡的中小学学生数量高达1.6万人。中小学生在提倡生活中还面临个各种他们难以处理的突发事件。所以,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有关专家认为,通过教育和预防,80%的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生命教育是安全教育,生命教育是公众教育,生命教育是世纪教育。
学生的心智往往没有成熟老练,三观处于塑造之中,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热血冲动,也容易自甘堕落。学生对于事情的后果没有抱有敬畏之心,没有防范意识,更没有认识到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和性格,只靠着对事物的未知提供的勇气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毅力去完成一件事情,学生反而会获得消极的体验,从而在消极的情绪下迷失自己。学生们没有人生经历,对生命的价值的认识很肤浅,因此容易青少年期抑郁、自杀、斗殴、欺凌、赌博、自残等等行为,将自己的人生扼杀在摇篮中。他们在容易失控的年龄做着让自己后悔的事情。
学生群体面临着繁重的课业,学业上的压力,导致学生群体活动的时间和各种娱乐的时间少之又少,因此很多学生没有培养出健康科学的生活习惯,多数学生存在着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等这些透支生命的行为。

二、课题的界定
1.新时代:
新时代的概念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重要逻辑起点,具体指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7 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上,习近平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可反映出关于新时代的概念界定,它指的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处于一个新的阶段,表现出新的特点,在发展目标上也具有了新的内容。一方面,从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来看,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反映了历史方位的转化,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从新时代的目标指向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本质上就是中华民族实现强起来的时代,在这个新的历史节点上,我国奋力拼搏,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圆、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目标。我国教育体系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按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在“五育并举”教育体系中,生命教育的地位较为特殊,能够对德智体美四个方面的教育起到促进作用,对人的全面发展来说,生命教育甚是关键,因此,新时代生命教育与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国梦的目标指向是同向而行的。
2.九年一贯制学校:
“九年一贯制”是指小学、初中联体办学,是九年义务教育成为一个连续、系统、整体的一种学制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在义务教育阶段统筹教育资源、调整教育结构的一项积极有效的改革。“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学生在同一所学校时间长、跨度大,正处于养成良好素质的重要时期,因此可对学生的发展教育进行整体的规划和设计。这种规划和设计的特点是纵向贯通、横向协调,以达到更好地教育效果。
3.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捍卫生命尊严,激发生命潜能,提升生命品质,实现生命价值的教育,能够唤醒学生学会热爱和欣赏生命,提升学生生命质量和生命尊严的意识,培养学生保护生命的能力“生命教育”就是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既要重视科学教育,又要重视人文教育,让师生在一次次生命活动中把握世界和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质量,解放精神,培养生命意识,从而取得人生的成功和享受人生的快乐。它是一种关注师生生命状态,丰富师生生命历程,激发师生生命潜力,促进师生生命成长,提高师生生命质量的教育。但目前大家比较趋同的还是2005年6月上海制订的《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给出的生命教育的内涵:“生命教育是指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及生存技能,提高生命质量和实际人生价值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在本研究中,将生命教育定义为:在遵循中小学生生命状况和身心发展特点基础上,通过学校、家庭、社会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使学生形成生命价值观,使学生能够科学的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及生存技能,提高生命质量和实际人生价值的一种教育活动。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梳理及研究动态
生命教育关注生命个体的生存与发展,注重人的本性与价值,激发生命个体的存在意识。因此生命教育在国内外都颇有研究价值,国外的生命教育开展较早,理论也日益发展成熟;而国内的生命教育虽然开展的比较晚,但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我国台湾省和香港生命教育起步较早,台湾将2001年定为“生命教育年”,大陆地区则是2002年以来在介绍港台经验的基础上对生命教育进行了本土化改进,在促进中小学生建立健康生命认知和正确的态度、保持生命和完善生命价值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1、国外生命教育的发展及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受战争后遗症等阴影效应的影响,欧美国家普遍开始关注生命教育这个课题,并在各个国家中逐步开展实施生命教育。这个时期,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学者提出并开始关注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提出并且首次开始实施生命观教育的相关课程。唐纳・华特士的“生命观教育”提出之后,迅速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引起了强烈的关注,许多对此感兴趣的专家和学者开始遵循或依据“生命教育”观点进行系统的相关研究和探讨,并逐步总结构建成一种新的教育体系。
英国作为世界范围内较早开展生命教育的国家之一,英国的生命教育是全人教育的一部分,以学生在各项领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重视个人,社会和心理的成长,注重人文素养和个人品质。英国于1986年建立起了开展生命观教育研究的科研机构,并将其命名为“生命教育中心”。该机构发展到现在,目前已有59个分支。英国重视生命教育,早在2002年,英国的中学就开始有了教育学生尊重他人,热爱社会为目的的公民教育,而且是作为必修课程出现的。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专有的课程体系,以公民教育为主,个人,社会与健康教育为辅。这就是生命教育成为正规教育课程的标志。
在我们的邻国,日本,是亚洲最早开始进行生命教育的。日本于1989年修改的新《教学大纲》中针对青少年自杀,欺侮,杀人,破坏环境,浪费等现象日益严重的现实,也明确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之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的目标。近年日本流行的"余裕教育"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受“耻感文化”、“物哀精神”、“武士道精神”影响的日本,认为自杀是一种尊严的体现。这种生死观影响着一代代的青少年群体,在这种文化阴影中,日本的青少年的自杀率一直很高。但根据日本政府发布的2019年版《自杀对策白皮书》,日本自杀死亡人数已经连续9年减少,2018年自杀率较上一年降低2.3%,而这主要得益于日本的生命教育。
2001年,日本政府实施的教育法中明确规定,规定了教育工作要保护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尤其针对受社会经济发展影响而在学生中普遍滋生的现代文明病,如艾滋病、校园暴力、吸毒等问题,该法规中明令强调必须开展实施生命观教育,做到尊重人的精神,并准确定位道德教育的目标。目前,在日本教育界中又有了新的提法,他们提出应将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脱出来,让他们认识到生命的美好和珍惜生命,在学习和成长中保留孩子天真烂漫的本性,并坚持鼓励他们要热爱生命,遇到困难和挫折要选择坚强,积极面对人生和挫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总之,国外的生命教育发展和研究已较为成熟,并对我国的生命教育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和借鉴作用。
2、我国生命教育的发展及研究
20世纪末21世纪初,我国生命教育研究与实践探索似遇春风春雨,一下子欣欣向荣起来,虽然还不够成熟,但发展势头良好,充满了朝气与活力,生命力旺盛,令人喜慰。
“生命教育”一词在我国(这里指中国大陆,台湾地区上世纪70年代就已提出)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主要是将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等看作是一种生命教育,对生命教育本身尚未专门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知名教育家叶澜教授发表了题为《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的文章,唤醒了中国研究者的生命意识,“从而使教育研究中的生命从隐性走向显性”;中国人民大学黄克剑教授对生命与教育的关系也进行了探讨,他认为,“教育有三件事情要做:授受知识,开启智慧,点化或润泽生命”,并提出教育当是“生命化”的教育,还从哲学和实践两个向度上建构了一套较严密的理论——“生命化教育”理论。叶澜和黄克剑等人可以被认为是我国当代生命教育早期研究的代表人物,其功不可没,此后我国生命教育研究逐渐兴起,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并形成一股新的热潮。
我国学术界对生命教育的研究源于对西方教育经验的借鉴,在研究不断深人的同时也不断进行本土化改造,使得生命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清晰化,逐渐经历了“关于生命的教育”“通过生命的教育”和“生命导向的教育”三个阶段。具体来讲,关于生命的教育指对生命知识的教育,是以生命现象、生命过程和生命本质等内容体系构建的教育,常以独立于学科教学体系外的校本课程形式呈现;通过生命的教育指以生命教育相关内容为载体的融合课程,即将生命教育作为课程资源与学科教学体系相融合的教育,这一阶段的生命教育逐渐开始与学科教体系相融合;生命导向的教育指以生命价值完满实现为导向的教育,是以生命教育内在逻辑为起点统合学科教学并进行顶层设计的教育,这一阶段的生命教育成为学科教育的上位概念,实现了学生的生命完满,也成为了教育活动的起点与终点。值得注意的是,生命导的教育课程体系达成在目前三级课程管理体系下仅作为未来发展趋势,暂不具备达成基础。
在学者们围绕生命教育的内涵外延与意义进行诸多探讨的同时,以一线教育工作者为主体的生命教育实证研究也在进行。在此类研究初期,一线教育工作者对于生命教育的理解有待提高。部分一线教育工作者认为,生命教育仅仅是对已有学校课程体系的“加法”,是基于实际存在的生命问题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其核心在于解决学生面对的具体生命困惑问题。这一类型的研究更多集中于自身学校生命教育活动的介绍与分享。比如,有学者针对焦虑已成为部分青少年学生生命成长中沉重压力的现象,认为生命教育即生命信仰教育,目的是发展学生个体焦虑的消解和释放的能力。再如,还有学者针对学生自杀事件频发的现象,认为生命教育即“生命健康教育”,目的在于学生的自杀预防。随着研究的深入,一线教育工作者对于生命教育的认知由狭义生命教育向广义生命教育转化,开始从学科特点学生特点与学校特色等多方面系统考虑生命教育,也认识到生命教育系统设计与长远规划的重要性。现阶段,生命教育活动已经不满足于学校单一时空,与学校课程体系的关系由单纯的补充变为融合,最终完成了狭义生命教育向广义生命教育的转化。
我国最早关于生命教育的相关内容可追溯到《孝经.圣治章》:天地之性人为贵。在儒道释三家学说中都有相关强调“人为贵”的思想;新时代生命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2004年上海和辽宁颁布了有关施行生命教育的大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成为充满生命活力、人格健全、个性鲜明、具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成都锦西外国语小学秉着"珍爱生命,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的教育理念办学十余年,2005年正式确立"以生命为本";的教育理念。2007年在武汉举行首届大学生生命教育高峰论坛,针对现在大学生出现的问题,有专家提议应把生命教育纳入高校教学体系。
而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关于新时代背景在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属于较为空白的领域,这也是我校课题的研究背景之一。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在1944年所著的《人的动机理论》中首先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归纳为五大类,由低到高分成五个阶层,像金字塔一样:生理需要:是人类本能的最基本的需要,位于多层次需要构成的“金字塔”图式的底部。安全需要:实质上是生理需要的保障。社交的需要:也可称为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即自尊、自重,或要求被他人所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位于金字塔的顶端。
2.尼采生命哲学观。尼采的生命哲学观的重点是哲学的使命是要关注人生,给生命一种解释,给生命的意义的一种解释,探讨生命的意义的问题。尼采认为意志源于生命,归于生命,人生虽然短暂,只要有强力的意志,创造意志,就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中心,是以社会生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经验为中心,主张用生活来教育,以社会生活为素材,主张要给儿童过儿童的的生活,受儿童的教育,儿童教育应当供给儿童在生活上的需要;“社会即学校”“社会即学校”认为整个社会是学校,而学校不过是一间教室,因此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增强,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认识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以为学生未来进入社会做好准备;“教学做合一”,是以生活为中心,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教,所有的问题都是从生活中发出来的,从生活中发出来的困难和疑问才是实际的问题,用这种实际的问题来解决才是实际的学问。
4.叶楠“生命•实践”教育学理论。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教育的直接对象永远是一个个具体的、有生命的个体。忘记、忽视或抹杀对象的生命性,就没有真实的人的教育,就会异化为驯兽。教育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把人当物、当工具或抽象化,忘记了学生是一个个具体的、有生命的个体。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工具人、技术人、知识人或运动人,而是为了培养多方面整体发展的人,教育需要人间大爱。教育通过“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实现人的生命质量的提升,体现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特质。

五、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学生和家长对生命教育的认识和能力,研究制定生命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探究总结九年一贯制学校生命教育的实施策略,引导学生懂得敬畏生命、爱护生命,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学校办学质量。

六、研究内容
1.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生命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将应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了解我校学生的生命教育现状,包括客观状况以及学生对生命的理解。从家长的问卷中了解家长对学生生命教育的态度和观点,从对教师和学生的访谈中了解教师对学生生命教育的认识以及学生自身的认识,成为研究的基础。
2.研究制定九年一贯制学校生命教育的目标、原则和内容,编写校本课程。
3.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生命教育实施策略的研究,针对不同的年龄段,以校本教材为依托,从三个方面进行:(1)学校管理策略(2)教师教育策略(3)家校联合策略。


七、研究对象
本课题以我区南部地区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我校中小学生为研究主体。

八、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搜集、整理和运用现今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查阅教育行政部门的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并使本研究获取可借鉴的操作经验及行动指南。
2.调查研究法:
围绕我校生命教育现状、教师生命素养研究、九年一贯制学校生命教育策略等内容进行访谈、网上调查、实地问卷调查,从教师、家长、学生三层面出发在了解生命教育现状的基础上,运用辨证分析法找出关键点,制定计划、采取措施,提高课题实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掌握丰富的一手、二手资料的前提下,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3.行动研究法:
在明确课题研究问题的基础上,以以往研究为参考提出研究假设,围绕生命教育相关内容进行调查分析,以此为依据开展生命教育实验研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反思总结,从而探讨尊重生命教育的内涵、特点及规律,探索生命教育实施途径,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定性与定量、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地统一起来。
4.案例研究法:
对某一类学生、教师及家长通过开展相对应的生命教育活动进行典型个案的系统观察与剖析。
5.经验总结法:
观察实验研究过程,进行资料积累,及时有效地将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和提炼并推广运用,使之系统理论化,并对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研究材料进行全面完整的归纳、提炼,最终探索出符合我校实际的行之有效的生命教育实施策略。

九、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22年11月—2023年4月)
(1)2022年7月,筹备成立课题组,开始课题研究前期中外最新相关资料采集,召开课题组会议,学习生命安全教育相关知识。
(2)2022年9月,在辖区有代表性中小学校开展广泛深入地调研工作。
(3)2022年10月至11月,组织我校有关专家及生命与安全教育活动开展典型先进学校科研骨干,论证方案、拟定纲要并研究性撰写“新时代九年一贯制学校加强学生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做好开题筹备工作,并组织课题组成员继续学习与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
(4)2022年12月至2023年5根据专家的意见完善课题研究方向,明晰研究目标。准备起步阶段,搞好前期宣传工作,学习相关理论。成立课题管理小组及课题研究小组。
2.实施研究阶段(2023年5月-2025年5月):
(1)2023年5月至9月,使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从教师、学生、家长等多方面了解中小学生命教育现状及实施效果。了解义务教育阶段生命教育实施情况,分析不同人群对于生命教育的看法,明确生命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以更好地确定研究方向。
(2)2023年10月至2024年1月,结合调查情况分析中小学生命教育实施的制约因素,明确影响生命教育效果的原因。
(3)2024年2月至2024年8月,依据生命教育实施存在问题及原因,深入分析探讨改进策略,通过以学期为单位,立足本校广泛开展与推广“生命教育”丰富多彩的实践与培训活动,分析活动成果,总结经验,开通黄陂区横店实验学校“中小学生命教育”云平台,提升生命教育实施效果。
(4)2024年9月至2025年5月,探索家校社三方协同促进方案,为学生生命教育全面护航,形成行之有效的加强中小学生命教育的策略。
3. 课题总结阶段(2025年5月至2025年11月):
做好实验分析、总结,撰写成果文章、研究报告等。做好生命与安全教育的宣传与课题研究阶段成果的推广工作。申请验收、结题。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生命安全教育实施情况调查报告》;完成《新时代九年一贯制学校加强学生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活动案例集;完成《新时代九年一贯制学校加强学生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的结题报告。接受市区课题组专家的检查和评审鉴定。
十、预期研究成果
序号 完成时间 最终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承担人
1 2025.09 义务教育阶段生命教育实施情况调查报告 研究论文 课题组成员
2 2025.09 课题活动案例集 研究案例 课题组成员
3 2025.09 课题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课题组成员

十一、主要研究人员及分工




者 姓名 性别 出生
年月 专业职务 研究
专长 承担的主要研究任务 具体任务
黄毅 男 198004 高级教师 教育管理 各类特色活动的开展 课题指导
刘伟 男 198203 一级教师 教育管理 活动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涂雯 女 199110 二级教师 教育教学 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杨伟 男 197907 一级教师 教育教学 活动场地安排与目标制定
易勇 男 197603 一级教师 教育教学 活动的开展现状及分析
凌敏 女 199310 二级教师 教学管理 活动开展过程分析及综述
何丹 女 198105 一级教师 教育教学 活动成果、经验分享总结
谌伟 男 197910 一级教师 教学管理 资料收集整理
课题相关调查报告及分析
彭瑶 女 199002 二级教师 教育教学 课题研究报告
徐建华 女 199111 二级教师 心理研究 收集课题相关案例
钱双汝 女 199408 二级教师 教育教学 课题研究成果的运用与推广
甘娟 女 197809 一级教师 教育教学 课题研究的归纳与总结
活动资源
活动总结
活动流程
  • 收集调查
  • 学术研讨
  • 结题
  • 反思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空间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人人通空间APP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

二维码

名师工作室移动端

  • 扫一扫,直接在手机上打开
  • 随时随地使用工作室
分享
回到顶部